王炽一生以利聚财,以义用财,以惊人的经商天赋和不懈的努力,终于成为一代“钱王”。他究竟有多少钱没有人知道,但“同庆丰”鼎盛时期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了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场。英国《泰晤士报》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,王炽排名第四,是唯一上榜的华人。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“三代一品红顶商人。”
20两纹银起家成就“钱王”
出生于云南弥勒虹溪的的王炽,其祖上多出“武略将军”、“武骑将军”等职。但到王炽祖父辈时,家道早已衰落。王炽生于1836年四月十二日(公历1836年5月25日),是家里的老四。年少时,他的三个哥哥夭折,父亲不久也过世了,家境十分窘迫。母亲张氏和祖母,以纺织谋生,省吃俭用,苦苦维持生计。没办法,王炽只得早早离开私塾,跟着大人做起了小本生意。为了能有所发展,母亲张氏把家里值钱的首饰等物件变卖了,总共凑到约20两纹银,交给王炽,贩卖土布和红糖等特产,往返于竹园、婆兮(今盘溪)一带。到王炽20岁左右,家里已经比较殷实,他在滇南也开始小有名气,人称“滇南王四”,他的马帮生意也越做越大。
随着业务的发展,王炽决定在重庆开创“天顺祥”商号。这个商号的名字起源,据说是因为王炽初到重庆时,看见一条大鱼摆在案头上,认为:“此乃吉庆有余之兆,或发祥地即在此地也。”从此“天顺祥”这一商号,渐渐发展到全国。后来,王炽在昆明创立“同庆丰”商号后,成为与山西派“北帮票号”共同称雄的“南帮票号”。“同庆丰”以汇兑业务信用好,成为民间和官府承办汇兑的首选。很快,钱庄以长江沿岸为线,在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增设分号,鼎盛时期在香港、海防都设有办事机构。
除此之外,王炽在云南省州县较大的商品集散地亦设置“同庆丰”分号。自此,全国各商行或私人往来汇兑,均可在沿途钱庄凭票取款,“同庆丰”每年经办的各省之间及上缴朝廷款项就有数百万两白银。
成为“三代一品商人”
王炽虽富敌半个云南,却聚财不守财。经营上他善于借鉴先进经验,创新管理模式;个人生活却富而不奢。诚信与德行使之成为商界楷模。不仅如此,他还以振兴地方经济为己任,发展地方实业,热心公益事业。
1883年,中法战争爆发,法国侵略军由越南北进,企图占领越南全境及滇桂边地,云贵总督岑毓英奉命率兵援助越南。当时军情紧急,所需要的军饷数目巨大,岑毓英找到王炽,他慷慨答应。有了王炽的支持,中国军队的后勤也就有了保障,而“同庆丰”在中法战争中,前后共支垫了60多万银两!战事结束后,岑毓英回到昆明,送给王炽“急公好义”匾额一块。
王炽垫付的军饷,后来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归还。但也是因为给清政府垫付了巨额饷银,“同庆丰”在全国的知名度和信誉大增,各大商贾争相来存汇,业务剧增。王炽的义举,不久就被岑、鲍二人上奏朝廷,清王朝诰封王炽“资政大夫,二品顶戴候选道”的官衔。
光绪十九年(1893年),四川泸州的木桥被水冲塌,王炽知道后,立刻就派人请来工匠,准备材料,在当地人的协助下,修建了一座永久性跨江铁索桥。王炽修桥的事情,震动了四川官方,朝廷以“乐善好施,迭捐巨款”赏云南弥勒绅士“三代一品封典”,并建坊旌表。为保护地方工业不被洋人染指,他冒险夺标,垫付数10万两白银与官府一同筹办云南铜、锡矿业。晋、陕两省大旱,黄河断流,王炽又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。
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八国联军进京,慈禧和光绪从北京逃往西安,开销浩大,身边带的银子用完后,西安天顺祥源源接济。等到慈禧回到北京,对王炽大为赞赏,还下旨召见,可惜王炽当时已经生病。
子承父业称雄滇商界
1903年,68岁的王炽在其创立的昆明“同庆丰”商号内溘然与世长辞,“同庆丰”总号和“天顺祥”商号由长子王鸿图接掌。王鸿图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的经商才华和商道德行。 在盘龙江畔,如今还遗留着一块“商埠界址碑”,据碑文记载,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昆明作为“自辟商埠”开放。其范围为南起双龙桥,北达溥润桥,东至状元楼,西到鸡鸣桥。促成此事的正是王鸿图、陈荣昌等人,是他们共同向清廷禀报建议的。王鸿图还开办了耀龙电灯公司,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:石龙坝水电站,筹建自来水厂等。如今提起王鸿图,许多老昆明人还会说,没有他,昆明的水电恐怕还要推迟几十年。
1906年,王鸿图出任第一届云南商务总会协理;1909继任第二届商务总会总理。1907年,在修筑滇越铁路的时候,为收赎滇越铁路滇段路权,王鸿图捐出了10多万两银子。当时这条铁路的全名是:滇-越-腾-蜀,可惜后来,腾-蜀路段没有修成。
据资料记载,王鸿图组建的铁路公司,派出数人到比利时等国家进修学习,费用全部由王家支付。在公益事业上,王鸿图和他的父亲一样,做了不少好事,1913年到虹溪开办织布厂,1914年参与开办昆明自来水公司,其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当时称雄云南商界。同时,在公益事业上,王鸿图和父亲一样,做了不少好事。
王氏家族由盛转衰
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。全国的大动荡,与清王朝关系密切的“同庆丰”产生了巨大的亏损。受当地商号倒闭的影响,经营钱庄的各地天顺祥分号损失惨重。当时借贷给清王朝各级官员的公私款,在辛亥革命后,无处讨要。各处天顺祥分号的负责人中,出现了营私舞弊、携款潜逃者,更让王家雪上加霜。“同庆丰”业务一落千丈,不得不逐个盘点收庄。
辛亥革命后,王家在生意上受了重创,这个时候,“同庆丰”的元老们又纷纷过世,他们的儿孙辈也开始要求退出“同庆丰”。其中最为强大的是李耀庭的儿子。大约在上个世纪10年代中后期,李耀庭死后不久,李的儿子要求和王家以长江为界,南北分家。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,从此支离破碎。到解放前为止,王家在外省的银号,只剩下王炽在北京创立的“祥瑞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