赑屃: 驮碑的龙神

赑屃: 驮碑的龙神

赑屃(bì xì),又名霸下、龙龟、龟趺,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“龙生九子”之一,常被形容为形似巨龟、头如龙角、齿如猛兽,力大无穷、善负重的神兽。在传统建筑与碑刻中,它以驮碑石座的形象广泛出现,被视为吉祥长寿、权威庄严的象征。

赑屃的起源与演变:图腾文化的结晶

赑屃的来源众说纷纭,主要有“龙龟说”与“玄武说”两种代表性观点:

龙龟说:将赑屃视为龙与龟图腾的结合体,是古代某些氏族图腾的延伸与复合,兼具龙的神性与龟的寿命,象征着氏族血脉与精神的承载。

玄武说:认为赑屃是北方神兽玄武的变体。玄武由龟与蛇结合而成,赑屃作为其具象化形象,逐步从龟形进化为龟身龙首,体现了中华文明中“龙化”的文化趋势。

据史料和考古图像显示,唐宋以前的赑屃多为龟形,明清以后才普遍出现龙首,成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“龙龟”形象。

赑屃的神话传说:从兴风作浪到负碑守德

传说中,赑屃曾在洪荒时代于江湖兴风作浪,后来被大禹收服,协助治水,负重开山,疏导江河。为防止它再次作乱,大禹让其背负刻有治水功绩的巨大石碑,永世不能游荡。

这个故事不仅解释了赑屃驮碑的形象起源,也寄寓了古人对于秩序、权威与德治的推崇。

赑屃的文化寓意:吉祥、权力与不朽

赑屃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,历经千年演变,仍深植于民间与官方建筑艺术之中:

长寿吉祥:龟象征长寿,龙则为神兽,赑屃因此被视为天命与永恒的结合体。人们相信触摸赑屃可以带来好运与健康。

权威庄严:历代帝王、重臣墓碑,常以赑屃为碑座,象征其功德永垂、地位超然。清代《工部营造则例》甚至规定了赑屃碑座的使用等级。

图腾象征:在民间宗教与方术传统中,赑屃也与地气、神灵、守护之力密切相关,常作为庙宇、祠堂、陵园中的护法神兽出现。

现实遗存:碑林中的沉默守卫者

中国许多历史遗址、古墓、寺庙都保留有赑屃驮碑的石雕实物,如西安碑林、孔庙、南京明孝陵等。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,更是承载历史、政治与文化记忆的“活化石”。

例如民国时期《河南通志》记载:“袁尚书可立墓碑,高八尺,上蛟螭,下赑屃,高约丈余”,说明赑屃在近代仍被广泛使用,沿袭了古老的象征意义。

赑屃的外貌与造型特色

赑屃的形象融合了龟的壳甲与龙的鳞爪,细节处有一排锋利的牙齿,这一点与普通龟类明显不同。古人通常将其雕刻为昂首挺胸、四肢奋力支撑的姿态,象征着不屈不挠、负重前行的精神。

在造型艺术上,赑屃也从早期的写实风格发展到后来更加夸张与装饰性的雕刻形式。宋代以后,赑屃头部常现独角与龙须,使其威严神武之姿更为显著。

赑屃与现代:传统符号的延续

即使在当代,赑屃仍活跃在建筑与文创设计之中。许多陵园、纪念碑、寺庙建筑依旧保留或仿造赑屃驮碑的形式,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与对文化传统的延续。作为中华文化中的“祥瑞之兽”,它不仅是一种美学符号,也是一种精神象征——力量、坚韧与承载历史的意志。

相关推荐

剑花的功效与作用

剑花的功效与作用

08-01 💫 558
電話線纏成一團怎麼辦? ?
菑的意思,菑的解释,菑的拼音,菑的部首
游戏账号保留多久

游戏账号保留多久

08-06 💫 3208

本文标签